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这是哪两位劳动童子团团员的故事?覃应机与黄超的成长历程

两位劳动童子团团员是谁?

“这是哪两位劳动童子团团员的故事”?答案就是覃应机与黄超。1920年代,在广西东兰县农民运动高涨时期,14岁的壮族少年覃应机走出家乡参加革命,与同乡黄超(原名黄宣华)一起成为劳动童子团团员,后来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战士。

覃应机在回忆录中特别提到:”我就是在这时认识黄超的。他当时名叫黄宣华,在凤凰小学读书,也教我认字。”这段珍贵的记述,为我们揭开了”这是哪两位劳动童子团团员的故事”的答案。

劳动童子团的革命启蒙

劳动童子团是当时少年儿童的革命组织,覃应机和黄超在这里接受了最初的革命锻炼。童子团不仅进行军事操练,还参与革命宣传、破除迷信等活动,成为农民运动的重要辅助力量。

“我们劳动童子团团员们一个个脖子上系着红布领带,肩上扛着木枪,高唱《少年先锋队队歌》”,覃应机回忆道。这些活动让两位少年在革命操作中快速成长。他们参与破除迷信活动时,”胆怯地捡起石头”砸向菩萨,后来又大胆地推倒神像,生动展现了革命想法对年轻一代的影响。

从童子团到红军战士的蜕变

1929年,覃应机和黄超等百余名东兰青年一起参加了红七军。覃应机特别提到:”当时和我一同参加农军,开到平马,编入红七军二纵队的,仅我们三石区就有100多人”。

在红七军这座大熔炉里,两位曾经的劳动童子团团员完成了从少年到革命战士的蜕变。覃应机后来成长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,而黄超等许多同志则”在战争年代为革命南征北战,出生入死”。这段历史生动诠释了革命火种怎样在年轻一代中传承。

小编归纳一下:革命灵魂的代代相传

“这是哪两位劳动童子团团员的故事”不仅关乎覃应机和黄超的个人经历,更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革命灵魂。正如韦拔群对童子团说的:”好!你们跟上来了,革命有希望!”这些少年团员的成长历程,正是中国革命事业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。

如今重温这段历史,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炽热的革命情怀。劳动童子团的故事告诉我们:辉煌事业的传承,往往始于少年时期的点滴培养与革命操作的锤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