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反常一:经济数据差,A股却逆势上涨
过去,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往往意味着股市下跌,但这次A股有点不一样!上周工业增加值、零售销售等关键指标集体”扑街”,上证指数却意外翻红。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?原来市场正在玩”坏消息就是好消息”的游戏——数据越差,政策刺激预期越强,资金反而提前进场布局。这种”数据差→盼政策→股市涨”的链条,像极了美股”经济差→等降息→股价涨”的套路。更关键的是,当前国内利率处于低位,银行存款超过280万亿,楼市低迷,股市成了少数能承接”闲钱”的池子。这种资金面的变化,你感受到了吗?
政策新动向:小利好不断,市场反应超预期
这次A股反弹还有个明显特征:对政策敏感度大幅提升。财政部刚推出消费贷贴息政策(最高省3000元利息),就被市场解读为”万亿级刺激前奏”。虽然实际规模可能有限,但资金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,立刻扑向消费、金融板块。这种”小利好大反应”的现象说明什么?一方面显示市场心情极度饥渴,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资金的两难——既担心错过政策红利,又害怕大行情只是昙花一现。有趣的是,现在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被解读为利好,甚至监管层开个会都能引发概念股涨停。这种”消息饥渴症”,是不是像极了2015年牛市初期的场景?
资金大挪移:避险资产遭抛弃,风险偏好飙升
最让人意外的,是国债市场的反常表现。以往经济数据不佳时,资金会疯狂涌入国债避险,导致收益率持续走低。但这次A股有点不一样——30年期国债期货竟跌至四个月新低!这说明聪明钱正在玩”危险游戏”:抛售安全资产,转战股市、商品等高风险领域。这种风险偏好的180度大转弯,背后是资金对政策强刺激的豪赌。就像牌桌上突然有人all in,其他玩家要么跟注,要么彻底出局。现在的难题在于:如果后续政策力度不及预期,这批激进资金会不会集体”跑路”?
当前市场的本质:一场心情驱动的预期博弈
换个角度说,这次A股反弹更像是一场”心情派对”。经济基本面?不重要!企业盈利?先放一边!资金眼里只有两个字:预期。这种情形让人联想到2017-2019年的美股——无论贸易战还是疫情预警,任何利空都能被扭曲成利好。但历史告诉我们,纯粹由流动性驱动的行情往往伴随剧烈波动。现在散户开户数尚未激增,两融余额增长温和,说明大多数人还在观望。真正的考验将在二季度到来:如果政策”工具箱”见底,而经济复苏仍乏力,这场派对还能继续吗?
小编归纳一下:面对反常的A股,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办?记住三件事:一是警惕”消息市”的诱多陷阱,二是关注公募基金发行等资金面信号,三是留好仓位应对可能的政策变盘。毕竟市场可以一时任性,但价格规律从不缺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