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《脱缰者也》为何票房不佳?三大败笔藏不住了

暑期档向来是电影市场的必争之地,但曹保平执导、郭麒麟主演的《脱缰者也》却意外”翻车”——上映3天票房不足800万,单日票房从400万暴跌至150万,排片率仅3%。明明有实力派导演和流量演员加持,为何《脱缰者也》票房如此惨淡?细究之下,这三个致命难题浮出水面。

败笔一:片名劝退观众,题材缺乏吸引力

“脱缰者也”四个字既拗口又难懂,乍看还以为是古装片或文艺片。实际剧情却是现代小混混改过自新的故事,片名与内容严重割裂。观众第一眼看到这个片名,根本提不起兴趣——既没有《追凶者也》的悬疑感,也缺乏《涉过愤怒的海》的冲击力。

更糟的是,剧情本身也缺乏新意。郭麒麟饰演的混混绑架外甥的设定,既不够黑色幽默,又缺乏现实深度。有观众吐槽:”片名像文言文,内容像闹剧,看预告片就劝退了。”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,这样的”第一印象”直接导致影片失去市场机会。

败笔二:节奏拖沓冗长,观众中途离场

影片长达120分钟,但核心故事其实90分钟就能讲完。导演花了大量篇幅刻画混混的日常,比如反复展现主角说天津话、打架斗殴等场景。有观众反映:”看到一半就困了,驯服混混的经过像老太太的裹脚布。”

对比同类成功作品,《怒火·重案》用紧凑的警匪对决撑满2小时,《人生大事》靠情感爆发点保持节奏。而《脱缰者也》既没有酣畅淋漓的动作戏,也缺乏戳心窝的情感戏,导致影院里玩手机、提前离场的观众不在少数。

败笔三:宣传严重缺位,错失流量红利

影片上映前几乎零宣传:没有病毒式传播的短视频物料,没有主演上综艺造势,连郭麒麟的德云社资源都没动用。相比之下,《消失的她》靠抖音悬疑挑战赛引爆话题,《八角笼中》用王宝强”卖惨式路演”博得同情——而《脱缰者也》却安静得像没上映过。

更可惜的是,影片本可以打”郭麒麟首担电影男主”的牌,或借助曹保平”犯罪片大师”的口碑营销,结局片方似乎把宝全押在”质量过硬”上。殊不知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,缺乏声量的好片也可能沦为炮灰。

划重点:自信不等于市场认可

《脱缰者也》的失利给行业敲响警钟:即便有曹保平这样的资深导演+郭麒麟的流量加持,如果忽视片名吸引力、节奏把控和营销策略,照样会惨败。反观同期黑马《孤注一掷》,靠精准选题和全网营销逆袭,说明电影成功需要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。

或许如网友所言:”这片子像是拍给导演自己看的。”但电影终究要面向观众,当主创的自信与市场需求脱节时,”脱缰”的只能是票房成绩了。你看过这部电影吗?你觉得它的难题出在哪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