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先送外卖再救人是算法驱动下的冷漠还是人性之光?

外卖小哥救人事件引发算法与人性的思索

最近一则外卖小哥救人的新闻刷爆了网络。1月24日,四川泸州过江大桥上,一名年轻母亲欲轻生,外卖小哥罗虫董从后视镜中发现异常,立即扔下车百米冲刺将人救下。这个”先送外卖再救人”的举动,被网友称为”最美算法”。但当我们深入思索,这背后折射出的究竟是算法驱动下的冷漠,还是人性本善的光辉?

算法调度下的外卖行业存在哪些难题

外卖平台的算法体系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,但也催生了一些难题。”先送外卖再救人”这个说法本身就暗含了算法优先级的矛盾。在算法设定中,准时送达订单是最高优先级,而救人这样的突发情况并不在算法考虑范围内。这种”算法驱动下的冷漠”现象,让不少外卖骑手陷入了两难选择:是完成订单保住收入,还是停下来帮助他人?

试想一下,如果罗虫董由于救人耽误了送餐时刻,平台会给他差评还是奖励?这种不确定性正是算法体系需要反思的地方。当体系只关注效率和收益时,是否也应该为善行留出空间?

救人小哥的善举为何能突破算法束缚

令人欣慰的是,罗虫董用行动证明,人性的温暖可以突破算法的冰冷束缚。他在救人瞬间没有计算得失利益,没有考虑电瓶车摔坏怎么办,更没有想耽误送货会有什么后果。这种本能反应恰恰展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。

“先送外卖再救人”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,由于在关键时刻,罗虫董选择了先救人。他的大脑中储存着美德、勇气、果决这些”原厂模块”,在危急时刻自动调用了这些美好质量。这提醒我们,无论算法怎样精密,都无法取代人性中的美德本能。

怎样在算法时代保持人性的温度

面对”算法驱动下的冷漠”这一社会现象,我们需要多方共同努力。平台方应当优化算法,为骑手的善行留出空间;社会应当建立正向激励机制,像美团授予罗虫董”先锋旗手”称号并奖励一万元的行为就值得推广;而我们每个人,也应当像罗虫董一样,保持内心的美德本能。

说到底,”先送外卖再救人”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的。在生活面前,算法应该为人性让路。让我们记住这位20岁外卖小哥的名字——罗虫董,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:即使在这个被算法驱动的时代,人性的温暖依然能够闪耀光芒。


您可能感兴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