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网警提醒:高考录取季要警惕通知书陷阱

每年高考录取季节,都是考生和家长们既兴奋又紧张的时刻。然而,这个充满期待的时期也成为了不法分子盯上的“重灾区”。最近,多个地方的网警部门发布预警,提醒大家要进步警惕,认真辨别各种通知书,以保护自己的权益。那么,在这一独特时期,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骗局呢?

高仿通知书:名校梦的陷阱

许多考生和家长在收到“名校”的录取通知书时,往往会兴奋不已。这种情感是可以领会的,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呢?可是,李女士家的经历却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。她的儿子高考成绩刚过本科线,却收到了某985高校的“录取通知书”,并被要求缴纳2万元的“学位预留费”。真相是,这一个伪造的通知书,利用了家长的焦虑心理。

想辨别这种“高仿”通知书,你可以从下面内容几方面入手:

-查看是否通过正规邮政邮寄,并确认可以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查询到相关录取信息;

-如果备注中提到缴纳任何“预留费”或“赞助费”,一定要小心,由于正规高校不会要求提前缴费;

-有疑问时,及时拨打学校招生办电话核实,不要轻信陌生电话。

补录名额:家长心态的利用

在高考结束后,一些家长可能会焦虑,担心孩子落榜。有些不法分子便见缝插针,声称掌握“内部补录”名额,甚至准确报出考生的成绩,这让不少家长直接掉入了骗局。王先生就接到过一通这样的电话,对方报价5万元,只要缴费就能确保孩子顺利入学。然而,实际上,高校补录有明确的流程和规定,并没有所谓的“内部操作”。

面对这样的情况,家长们要保持冷静,务必确认清楚补录的相关信息,避免因焦虑而上当受骗。

助学金诈骗:别让美德成为负担

当家长听到“助学金”这个词时,总是会心动不已,尤其是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。不法分子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,开始冒充教育局或学校职业人员,利用“发放助学金”为名,要求考生提供个人银行信息和验证码。接到这种电话时,真的要小心谨慎!正规的助学金发放绝不会要求提供验证码。

同样,建议大家保持警觉,当收到所谓的助学金通知时,最好先向学校的相关部门确认。

网络安全:防范来自各方的威胁

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,许多人会在朋友圈或者其他平台分享录取通知书的信息。然而,这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。比如有些人可能会冒充你的朋友,发信息让你转账祝贺。面对这种情况,最好在分享前设置好隐私权限,保护好一些个人信息,避免在公共场合曝光自己的重要资料。

小编归纳一下:守护梦想,不给骗局机会

在这个独特的录取季,考生和家长们一定要保持警惕,认真辨别每一份通知书。任什么时候候,保护好自身信息安全和经济利益都是最重要的。如果不幸遭遇骗局,不要犹豫,及时寻求帮助,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,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,确保梦想安全启航。